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用手机搜作业答案 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堵还是疏?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3-11-01 18:05:00


  玩微信、刷微博、听音乐、打游戏,当成年人享受智能手机带来的优越信息生活体验时,这些变化也悄悄降临到中小学生身上。发消息到半夜,网上搜罗答案……智能手机的各种应用被学生玩出五花八门。面对家长的担心,学校如何规范制度?“放还是拾”、“堵还是疏”,记者为此展开调查。

 

【案例】

古文作业网搜答案

  “在课堂时间打学生号码,一旦发现未关机作违规处理”、“派老师在走廊里观察学生是否用手机”,部分学校这样的突击检查,也挡不住手机对孩子的诱惑。 “学生们上课时调到静音,课余却偷偷拿出来玩、拍照。 ”松江某中学的吴老师说,“我是怎么发现的?班级QQ群里有校运会的照片。 ”“还有一次考试期间有学生在抽屉里 ‘玩火’,当时就被同学拍下,传到网上。 ”

  嘉定区某区重点寄宿制高中的班主任黄老师说,“学校规定,教学区不允许学生带手机,也有两位女生因为在课间玩被我收掉过。到了寝室,学生们就玩开了,有时发消息聊天到半夜。还有次语文老师布置古文的课外训练题,学生上网一搜索瞬间解题,把语文老师弄得哭笑不得。 ”

翻拍黑板上的作业

  黄老师说,她们班里的学生经常在朋友圈发帖,黄老师也就能“一窥”孩子们的动向,“昨天运动会老师拔河比赛,英语组战胜数学组,为我狠狠出了口气”、“布置了这么多参考书、老师疯掉了”、“好想回家”……孩子读初三的家长王女士感慨,老师布置在黑板上的作业孩子都不动笔抄,直接拿智能手机拍下来。

  高科技产品是把“双刃剑”,寄宿制高中的班主任黄老师说,通过看他们的社交圈可以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关系融洽程度、心理状态。黄老师还曾在开学时用学生的大头像来认脸。

  两个月就几成近视

  13岁男孩奇奇(化名),是班里少有的不戴眼镜的小朋友之一。不过,就在几个月前,他却差点变成“小四眼”。

  原来,奇奇小学五年级下半学期时,顺利通过“小升初”考试,爸爸妈妈便奖励了他一部智能手机。手机里预装了许多好玩的游戏,奇奇爱不释手。直到有一天,奇奇妈妈在等着接他放学时,遇到其他家长,聊起如今近视的孩子真不少,奇奇妈妈决定带奇奇去做一次视力检查。检查结果令她很吃惊:奇奇的视力从1.0降到0.8。 “幸亏发现及时,还只是假性近视,经过治疗现在视力又恢复到1.0。 ”

  【声音】

  家长:在合适范围内给予自由

  看着自己的孩子每天做“低头一族”,家长虽极力劝阻却又不能完全奏效。“孩子今年读初一,每天玩手机的平均累计时间是2—3个小时,话费我们缴,一个月近50元话费,大部分用在流量上了,有时候还把作业答案转发抄袭。 ”孩子就读于松江某中学的学生家长李女士说。“做功课,手机一会响一会响,根本静不下心! ”

  但也有家长比较信任孩子,孩子就读于凌兆小学五年级的家长顾女士说,当初她没给孩子选智能手机就是怕孩子“分心”,现在孩子用的是普通手机,最多就是用来联络同学问问不懂的题目,“微博、朋友圈都还没涉及。 ”

  而初三学生的家长王女士则表示,自己的手机要升级换代,就把原来的智能手机给了儿子,“对学习注意力的分散肯定有的,但他做功课时不玩,我们的原则是适可而止、掌握分寸,如果全面禁止,反而引起他的逆反心理。 ”

  老师:

  智能手机挑战孩子自控力

  事实上,老师们担心的是因为手机而形成的攀比心理、上瘾和依赖、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下降等问题,这已在某些学生身上显露出来。

  格致中学心理老师周隽表示,高中生里的手机拥有比率不低,很多学生的手机较为高级。智能手机是把“双刃剑”,对青少年的自控能力挑战太大了。就算成人也难以抵挡微信、QQ、游戏的诱惑,更何况自控力较低的学生族?一位老师说,一台小小的手机,牵扯出的不仅是打电话、玩游戏的问题,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人际交往、学习习惯、亲子关系等诸多方面。

  老师提醒,要孩子减少使用手机、合理使用手机,父母是关键。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如果一边教育孩子少花时间在手机上,一边自己却是忠实的“手机粉”,那不仅教育无效,还会让孩子失去对父母权威的敬重感。

  专家:手机进入校园需约法三章

  “现在,各个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态度各不相同,有些学校完全反对学生带手机,有少数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完全不管理,其实用极端管理的方式都不适合。 ”进华中学校长陈国强表示,该校有1300多名学校,因为有寄宿生,学生与家长有保持联系的需要,所以,学校同意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

  “不过,校方也对学生约法三章。”陈国强介绍道,首先在上课时间,学生手机一定要保持关闭状态。学校还有专门教师登记所有学生的手机号码,在课堂时间进行打电话抽查,一旦发现学生的手机没有关闭,记一次违规。与此同时,学校明确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比如说,午间大休息时间、晚餐自习后、早晨上课前,学生在这些大段休息时间可以开启手机,和家长保持联系。 “学校采取带一定的限制性措施,也可帮助学生在校园内正确使用手机。”有些学生过度使用手机、自制力越来越差,对学校的教学秩序带来很大冲击。

  “学生在上下学途中,遇到突发事情时需要和家长保持联系,学校也同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 ”民办浦东交中初中沈时炼校长说。但学校举行家长会时,各班老师反复提醒,不提倡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最好用只有打电话、发短信等基本功能的普通手机。

  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措施

  “在小学阶段,可适当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初中阶段,学校不提倡使用手机;在高中阶段,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青少所所长杨雄表示,学生使用手机是个两难问题,部分家长确实有和孩子保持联系的需要,但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又影响了教学秩序。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校可采取不同的疏导措施。

  杨雄解释道,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形成价值观,没有自控力,带手机进入校园可能会影响注意力,学校可以做一些规定;在初中阶段,学校可以做一个人性化的规定,不提倡学生带手机;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的价值观基本形成,自身也有一定的自制力,可以管理好手机。学校只要引导学生不在课堂上使用即可。

  “还需要倾听家长的声音,比如说开展一份家长意见调查,了解多少家长支持、反对孩子带手机进校园,请家长提一些管理手机的办法。”杨雄提醒,现代科技工具和传统学校管理之间的冲突,可以用更灵活的方式处理。

  【健康】

  眼科:减少不必要用眼负担

  针对学生沉迷智能手机的现象,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柯碧莲主任医师表示,对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各种视频终端的不当使用而诱发的儿童近视十分常见。若对诱发单纯性近视的环境因素进行排序,持续性近距离用眼排第一,可占到60%—65%。不少成年人刷起微信、玩起游戏来尚不能很好地控制时间,孩子自控能力相对更差,有的孩子对智能手机的沉迷简直到了“目不转睛”的程度。

  事实上,并不是每个曾沉迷于智能手机的孩子都像奇奇一样幸运。当视力为0.8时,大多数孩子并不会有明显“看东西不清楚”的症状,家长难以发现孩子视力的异常,从而错过及早治疗的机会,最终后悔莫及。

  “不能说孩子近视一定是智能手机造成的,可能是多种因素,但它往往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柯碧莲强调,家长要注意,孩子使用智能手机、电视、电脑、ipad等各种视频终端时,一定要有节制,千万不可长时间盯着这些视频终端,这样容易使眼睛疲劳。毕竟,青少年在学习阶段的用眼负荷本来就不小,应尽量减少玩智能手机等不必要的用眼负担。

  骨科:小心造成“童工颈椎”

  长征医院骨科副教授宋滇文表示,过去有青少年因打工长时间低头作业造成“童工颈椎”,这看上去遥远的疾病很可能因为智能手机而找上城里娃。

  虽然成年人低头使用手机的时间远远超过青少年,可是,青少年因为颈椎以及周围的韧带、肌肉、关节等没有发育完善,过度使用就容易导致严重问题,比如后凸畸形会导致其压迫神经,有的孩子出现手脚发麻、无力的症状,极端严重的甚至可能瘫痪。这种疾病可通过手术缓解改善,但是一方面这是难度大、危险性高的手术,另一方面,即使手术成功,未来颈椎其它椎节出现病变的可能性仍然很大。这对年轻孩子来说,生命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建议少玩手机等电子产品,年龄越小玩的时间应越少。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