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数学科目遭遇妖魔化 高考指挥棒如何释放正效应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3-11-01 10:07:06


  据新华社10月30日供本报专电近日,多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酝酿或出台,一些省市调整英语等学科在高考中的分值比重,在网络上引发“数学退出高考”之争,有七成网友反对数学继续留在高考科目中。部分教育界人士和专家指出,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现行大学录取招生“唯分数论”下,学习往往“不看兴趣看分数”,数学题目甚至进入“偏、怪、难”的“奥数怪圈”。

 

  在某门户网站上进行的这项投票有超过16万网友参与,74.7%的网友认为,数学不应该继续留在高考科目中。不少网友直言,自己仅是“做题机器”,除了在菜场买菜用到数学,生活中根本不会用到苦读了13年的数学。

 

  被誉为“人类思维的体操”的数学,为何被吐槽?在专家看来,数学被“妖魔化”的背后,是中高考中数学成为“拉分大户”,数学题目进入“偏、怪、难”的“奥数怪圈”,也不注重应用性,学科教育异化成“填鸭式”教育,以至学数学成为不少考生共同的“难忘经历”。

 

  “学科教育出现了机器式、填鸭式的倾向,扼杀了学习中本应该有的乐趣。”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认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负担过重是社会各界对高考科目设置不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难度大之余,中学数学实用性不高也备受诟病。

 

  部分教育界人士和专家指出,数学遭遇“妖魔化”的背后,是学科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其在高考中的不同分值挂钩,由此带来教育模式的异化。专家认为,应启动更大范围的综合改革和配套改革,释放高考“指挥棒”的正面效应。

 

  “表面上是不满具体科目,实际上是不满‘一考定终身’‘一把尺子量万人’的现行高考选拔制度。”南京中小学生学习力研训中心主任谷力博士说。

 

  教育专家熊丙奇表示,在“唯分数论”、招生和考试合一的高考选拔制度下,让教育注重培养创造能力、学生“减负”等目标依然遥遥无期。

 

  但专家认为,纠正学科教育异化、让教育回归本位,体现创造的导向,不仅要做好高考科目改革的“小手术”,更要启动更大范围的综合改革和配套改革。

 

  专家认为,相关教育改革方案更要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做到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释放高考“指挥棒”的正面效应。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